旧笔记小说网 > 古代言情 > 穿越做女官 > 1、第 1 章
    “清清,清清有呼吸了!”


    苏清还未睁眼,就听到身边的声音。


    她不是已经死了吗。


    怎么还能听到声音。


    苏清下班回家路上,救了个落水的小孩,自己直接咽气了。


    没想到,她没死,还活着。


    下一秒,一段不属于她的记忆涌入脑海。


    在另一个时空,还有一个苏清,她是顺昌国广乐府南江县县令的女儿,今年十六。


    她父母慈爱,弟弟乖巧。


    但朝廷新皇继位,皇帝的叔叔武勇王爷起兵造反。


    霎时间,顺昌国硝烟四起。


    他们所在的南江县也逃不过。


    苏清的父亲苏县令,宁死不说县城隐藏粮仓在何处,被叛军当场斩首。


    他的尸体悬挂在城门前,直到朝廷军夺回的南江县,总兵亲自接下绳索,这才把苏县令安葬。


    一直东躲西藏的苏家其他人,也没好到哪去。


    尤其是身体一直不算好的苏清,本就有些发热,骤闻父亲去世,病的更严重。


    直到父亲下葬,苏清已经病的起不了身。


    现在直接一命呜呼。


    再醒过来,便是现代来的苏清了。


    苏清叹口气,她跟姥姥学过赤脚医生的本事。


    大概明白,原来的苏小清身体孱弱,战乱期间心绪不宁,以至于病体加重。


    再突闻噩耗,心衰力竭而死。


    大白话是,身体底子不好,加上被吓得厉害,伤心的也厉害的。


    所以没了。


    苏清也有亲人离世的经历,她能理解苏小清为何悲痛至此。


    苏清终于睁开眼,苏娘子便扑上来,紧紧握住女儿的手。


    苏娘子本家姓梅,人称梅娘,先丧夫再丧女,让她脸上疲惫不堪。


    其他人都在准备苏清后世时,她突然醒了,让梅娘欣喜若狂:“好女儿好女儿,没事了没事的。”


    一只小手也牵过来。


    苏清看了看,是四岁的弟弟苏澄。


    再看周围人,原本热闹的衙门,如今堪称荒凉。


    县令没了,主簿也死了。


    剩下的人跑得七七八八。


    没跑的躲在各处,轻易不会露面。


    不过此刻因苏清的“死而复生”,让梅娘总算多了喜气。


    等她恢复些气力,忍不住叹口气。


    没等她说话,便听到门外有人喊梅娘,明显有要紧事。


    外面的人刻意压低声音,苏清还是听到一句半句。


    “粮食只够三日的了。”


    “不够吃。”


    “外面也买不到。”


    “王乡绅不肯借。”


    苏县令拼死守着的粮仓,到底还是被发现了。


    叛军将南江县百万斤粮食,能带的带走,带不走的一把火烧了。


    如今的南江县,只有几家大户还有存粮。


    普通百姓,乃至衙门,都在饿肚子。


    梅娘是苏县令的娘子。


    如今衙门大事小情都来问她。


    梅娘强装镇定,她是农家人出身。


    负责内宅事情,她是一把好手,对外就不行了。


    她跟苏县令是娃娃亲,谁也没想到定亲的时候,夫君能考上举人,还能做官。


    丈夫没了,她还要代行职责。


    梅娘回到房间,脸上才表现出无措。


    三天。


    只剩三日的粮了。


    事实上,当天晚上的饭食,小米粥就稀稀拉拉的。


    任谁都看的出来,南江县衙门,真的山穷水尽了。


    要人没人。


    要粮没粮。


    苏清虽然躺在病榻上,难免有些焦急。


    可她刚来没多久,不知该不该开口。


    晚上,苏清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在翻东西,勉力起身后,见梅娘轻手轻脚翻箱子。


    她从箱子最底下,翻出一套金饰头面。


    苏清认得,这是苏县令考上举人后,立刻为娘子买的礼物。


    当时很多人都以为,苏举人会抛弃糟糠之妻,以他的学识相貌,另娶他人轻而易举。


    但他却带来这套金灿灿的头面,感谢娘子生儿育女,更感谢她不辞辛苦,让他读书。


    之后去各地赴任,必要带上妻儿。


    这套头面也成了他们感情的见证。


    每次讲到这件事时,梅娘总是眉眼弯弯。


    现在却把金头面拿出来,准备去外面换粮。


    苏清忍不住开口:“娘。”


    苏清还是很虚弱,说话声音极低。


    谁料梅娘还是听到,立刻过来,走到苏清身边时,已然把金头面放起来,显然不打算让孩子们知道。


    苏清却道:“娘,如今这世道,这幅头面也换不了多少粮。”


    梅娘一时紧张。


    那她也没有办法。


    衙门剩下的人还要吃饭,她身为县令娘子,应该负起责任。


    苏清见说不动,忍不住道:“不是有个王乡绅,问他借粮如何?”


    梅娘让衙门捕头去试过,门都没进去。


    战乱过后,有粮才是王道。


    衙门怎么了,衙门也跟他们没关系。


    想要粮食,就要有物件来换。


    梅娘拿出金头面,就是为了给衙门换一段时间的口粮。


    过了一两日,外面捕头敲门,梅娘不再犹豫,把头面递出去,回来时眼泛泪花。


    衙门即将断粮,不给是不行了。


    苏清咳了几声,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。


    更让她恼火的是,那幅价值至少二十两的金头面,竟然只换了一百斤小米。


    开什么玩笑。


    谁家两百文,只能买一斤小米?!


    即便是战乱后的粮价,也高到离谱!高了十倍不止!


    没记错的话,去年王家收粮价格,小米为五文一斤。


    如今转转手,便卖两百文一斤。


    “就这价格,还要排队去换。”捕头十分愧疚,“王乡绅家门口,聚了不少求着换粮的人。”


    王家门前,挤满拿着田契地契金银布料的百姓。


    为的,就是求口饭吃。


    没有钱的,则排队借钱换粮,利息之高,听的让人咋舌。


    苏清皱眉,这不就是发国难财吗。


    借着天灾人祸发横财。


    土地兼并,放高利贷,件件都不是人干的事。


    小米抬进库房,顶多只够衙门众人半个月的口粮。


    这样下去绝对不行。


    苏县令拼死也不说出粮仓位置,就是怕这一日。


    衙门日子都尚且如此,何况普通百姓。


    苏清皱眉,艰难坐起来。


    经过几日的休养,她终于可以勉强起身。


    躺着的这段时间,说心情不复杂,是不可能的。


    思来想去,唯有一个念头,她不能看着南江县衙门山穷水尽。


    只是这件事,要如何管。


    苏清闭上眼,想起她上辈子唯一的亲人,已经去世的姥姥。


    如果是姥姥的话,她会怎么做。


    等苏清睁开眼,已然有了想法。


    梅娘端着小米粥过来,就听女儿道:“娘,衙门现在还有多少钱粮,多少能用的人手。”


    “我想知道。”

图片    【旧笔记小说网】www.jiubiji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