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腊月的天气, 大雪如鹅毛一般飘扬,吕化骑在马上,怀里揣着圣旨, 直愣愣地盯着岷州的大红朱漆城门。
他等了足有小半个时辰, 冻得嘴唇发紫,身边随行官员一边跺脚,一边埋怨道:“这世子可真不懂规矩,圣旨到了,也不赶紧出来迎接!”
吕化扯了扯嘴角。
要他说,如今有眼睛的人, 都能看出来, 这位诚王世子,是决心要反了。
也就皇上还心存侥幸, 千里迢迢送个招安圣旨来, 诚王死得不明不白,人家儿子能咽下这口气?
他这个御史也是倒霉, 年近花甲, 大冬天的, 还要来受气。
“喂!你们世子为何还不来领旨?”
随行的官员终于忍不住了,大声询问着守门的士卒。
士卒冷着脸, 并不理会。
那随行官员丢了脸, 想要硬闯, 才走近几尺, 几杆长枪便将他叉在地上, 动弹不得。
“哎呦呦呦, 饶命饶命……”
官员不住求饶,屁滚尿流地回到吕化身边。
吕化瞥他一眼, 淡淡道:“刘大人,你这又是何必呢,刀剑可不长眼啊。”
官员袖着手,看了上司一眼,到底还是把话咽了下去。
又等了小半个时辰,等到吕化以为李翊不会来了时,城门开了。
几个穿着甲胄的军官簇拥着一人徐徐而来。
吕化连忙翻身下马。
几个月前,他在宫宴上见过诚王世子,只不过那时他是作为质子入京,人长得俊俏,但看上去实在平庸。
多日不见,他差点没有将李翊认出来。
只见一位身着素白孝服,外披玄色鹤氅的高大年轻男子立在人群中,长眉入鬓,一双狭长凤目中,目光沉沉,通身的威严气度,竟与之前那平平无奇的“质子”大相径庭。
吕化吃了一惊,心道这小世子好生有心机,竟然将那么多人都蒙骗了去。
“李翊在此,大人有何贵干?”李翊淡淡地看了过来。
他年纪虽轻,但目光却格外凌厉。吕化看他腰间挎着一把半人高的长剑,说话间,白皙指骨按在剑柄上,似乎随时可以拔剑砍了他,吕化咽了口唾沫,心想自己好歹也是皇上派来的使臣,李翊再怎么样,也不敢杀了他。
吕化仰起头,严厉道:“诚王世子,你身为逆臣之子,不多加反省,反而祸乱朝纲,本官奉皇上之命,特送来圣旨一封,尔速速叩拜领旨。”
他从怀中取出圣旨,李翊笑了一声,问道:“大人可是走错了地方,找错了人?”
吕化蹙眉,斥道:“你不就是诚王世子李翊?”
李翊摩挲着剑柄,目光尖锐,直直射向吕化,“我确是李翊,但我父乃先帝亲封威武大将军李珣,也是先帝朝第一位藩王,并非什么逆臣!”
吕化气极,指着他道:“你这是想抗旨?”
李翊嗤笑道:“我父何罪之有?为何要担上逆臣污名?大人胡言乱语,这劳什子圣旨,本世子怎知是真是假?风雪大,大人早点去吧。”
言罢,他看都不看吕化一眼,转身离开。
吕化怔愣片刻,怒火中烧,怒斥道:“放肆!”
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无人在意,士卒们迅速关上城门,吕化气得吹胡子瞪眼,也无济于事。
吕化吃了个闭门羹,气冲冲地上马,打算回京告状,但腿被冻僵了,上马时竟然没有踩住马镫,扑棱着摔了个狗吃屎。
守门的士卒们都笑了起来。
城内,杨韶走在李翊身后,笑道:“世子爷这回抗旨,可要把贼皇帝气坏了。”
李翊沉默一息,缓缓道:“看那人态度,不像是来让我认罪的,李钰应该是想让我归顺,可笑,他母子与陈家合谋害我父王,竟还想让我给仇人磕头,做他的春秋大梦。但我们也不能以造反的名义上京,谋逆可是要遭唾弃的。”
他要保全父王的一世英名。
杨韶和岳齐等人纷纷点头。
岳齐鲁直一些,感叹道:“世子爷,有你在,我们这些老东西才有了定海神针,不然就是一群无头苍蝇,就算想给王爷报仇,也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。”
若是他,刚才就直接把那使臣给劈了。
李翊却朝他们行了一礼,十分诚恳道:“诸位叔伯,我李翊不想说什么客气话,大家都是我父王的心腹,也是看着我长大的,我欲成事,还望各位叔伯相助!”
以杨韶和岳齐为首的一众士官忙将他扶起,信誓旦旦地保证,将会尽全力帮助李翊。
回到王府,韦氏也正在等李翊的消息,听闻他没动手杀了使臣,心里松了口气。
李翊安慰道:“母妃放心,儿子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鲁莽了。”
那使臣辱骂父王,他纵然怒不可遏,但也知道,自己若斩了他,传出去就是他这个逆臣贼子恼羞成怒,意欲抗旨。
他确实不想接那道旨意,但犯不着抹黑自己的名声。
他要昭告全天下,他不是对天子不满,他是想为诚王讨一个公道。
韦氏看清他眼中的深沉,抿唇道:“长生,你如今稳重许多,母妃很高兴,只是你也要懂得疏解,莫要把什么事都堆在心里。”
她有些看不懂自己的儿子了。
那个总是闯祸的傻小子,好像一去不复返了。
李翊一滞,转移了话题,“母妃,不用担心我,这几日我去南县带兵,你就在府里好好休息,有连珠陪着你。”
韦氏点头,连珠正好端了碗羹汤进来。
“王妃,这是我才煮的甜汤,喝点吧。”连珠柔声道。
李翊见了她,眼眸一亮,韦氏全看在眼里,无奈地瞪他一眼。
“你前院不是还有事吗?去吧,我这里有连珠呢?”韦氏开口赶人,李翊想要多留些时候,又看连珠已经亲亲蜜蜜地喂母妃喝起汤来,两个人眼里都没有他,只好满怀失落地走了。
喝完了甜汤,韦氏拉连珠坐下,同她说起闲话。
“你出府之后,住在哪里?”
连珠仔仔细细地说了,还说起了对她多有帮助的段凌云母子,韦氏听着听着,脸色变得有些古怪。
她没来头地问了一句,“这段公子今年多大了?”
连珠答道:“十八,比世子爷大一岁多。”
韦氏不禁想的多了。
年岁合适,那段公子对连珠又好,听连珠的口气,也对他颇有好感,两人又住在对门……
难怪长生会如此紧张,原来是遇到劲敌了。
韦氏不想掺和太多,她是个守信用的人,既然曾经答应连珠不会将她同李翊凑在一起,那就再不会多事。
连珠没察觉韦氏的异样,还有些高兴地道:“王妃,我已经物色好了一间铺子,等我谈好了价钱,就可以赁下来开个画坊,以后就不愁吃喝了。”
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韦氏笑道:“我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,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外面,要好好照顾自己。”
她看着连珠长大,心里是真将她当自己的孩子看待。
连珠眼眶也红了,低下头来,将温热脸颊贴在韦氏手上,这是她这么多年来一直想要做的事。
她喃喃道:“王妃,连珠自幼与生母分离,若不是您慈悲,不知早已死在哪个犄角旮旯,您在我心里,就像菩萨一样……”
王妃将她捡回来,给了她吃喝,还允许她识字,这么多年,桩桩件件,都让她万分感激。
她刚进府时隔三差五地生病,王妃也不厌其烦地给她找大夫,若换做别的主家,早就将她抬出去了。
韦氏心里也是感动,她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着连珠的背心,哄孩子一样,缓缓道:“你我有缘,以后也别说什么恩情了,这么多年,也辛苦你了。”
她只是有些后悔,当初不该让连珠去伺候长生,如果就让她留在自己身边,长生或许就不会喜欢上连珠,那连珠也不至于非得离开王府。
韦氏还是担心,外面太危险,连珠一个弱女子不安全。
连珠依赖地靠在韦氏手心,一颗晶莹泪珠从眼角滑落,无声无息没入浓密鬓发中。
两日后,李翊点了一万兵马,前去攻打南县。
南县只是座小城,无须兴师动众,顺利的话,半个月内就能回来。
他留下了杨韶,帮忙处理城外难民的事。
出征前夕,也正好是诚王的下葬之日,李翊亲自扶柩,由全城百姓相送,将诚王葬在了岷州城外的燕山上。
李翊亲自挑选的墓地,这个位置,可以看见岷州城,也可以遥望北境。
他想父王一定会喜欢的。
等他打进了京城,再堂堂正正地,将父王亲迎进皇陵中。
韦氏作为未亡人,根据习俗,不能出门送葬,她在窗下坐了一整日,望着窗外寒梅出神。
郑夫人也难得来了,她沉默地坐在韦氏下方,眼圈通红,看样子也是哭了一场。
连珠为韦氏披了件衣裳,韦氏回过神来,飞快擦掉眼下一滴眼泪,释然一笑。
“我时常在想,我们两个,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天大的矛盾,只是我不喜欢他的沉默寡言,不喜欢他的独断,就同他冷着,冷了这么多年,最后也彻底没话说了。”韦氏低声道。
当初她刚生下长生的时候,两人感情还不错,李珣不好女色,府里除了她没有别的女人,她想,夫君就算话少一点,但对她足够用心,她也知足了。
谁知道呢,还没有出月子,他就领进来一个郑氏,说这是他新收的姨娘。
那郑氏进门时肚子就大了,韦氏还有什么不懂的,她气得不行,质问李珣,却只得了他一句“意外”。
从那以后,她就冷了心。
她并非介意李珣纳妾,她只是觉得,既然不是专情的人,为何要在她面前说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呢。
多荒谬啊……
只是如今再多的气,也随时间和死亡消散了。
韦氏扭头看向郑夫人,发现她的鬓角已经有了白丝,这个女人,比她还小几岁,竟然老的如此之快。
也是,郑夫人进门之后,李珣再也没有踏足过她的屋子,她生下了李康李蓉,就带着孩子躲在了院子里,从不敢在李珣面前走动。
没了丈夫,韦氏此刻看郑夫人,竟然觉得有些可怜。
她低声道:“你以后就在东院好好住着吧,康儿和蓉儿我都会帮着你照顾,你不用担心。”
今日她来正院,不就是为了子女。
郑夫人点点头,怯弱地抬头看了韦氏一眼,忽然间,眼泪滚滚而下。
她扑通一声跪在地上,哭道:“王妃,是妾身的错,妾身骗了王爷!”
韦氏大惊,连忙扶她起来。
郑夫人不肯起来,只是哭,在她断断续续的话中,韦氏得到了当年的真相。
郑氏乃蒲县县丞之女,那一年,蒲县山匪做乱,三皇子李珣奉命前来剿匪。
他武艺高强,又有计谋,困扰蒲县多年的山匪,不过半月,便被他剿灭了。
@无限好文,尽在晋江文学城
当地百姓十分感激他,县令在县衙中设下庆功宴,李珣推辞不过,在宴上多饮了两杯酒。
她当时正要说亲,县令仗着身份,想要将她嫁给自己憨傻的儿子,父亲便计上心头,让她去勾引三皇子李珣。
她不想去,但也不想嫁给傻子,父亲给李珣的酒中下了药,推着她进了李珣的房。
李珣因为被下药,意识不清,强迫了她。
在床上,他自始至终喊的都是另外一个女人的名字。
阿圆……
醒来后,李珣面色铁青,差点劈了县衙,父亲跪着求他,又陈述了隐情,李珣心中愤懑,当场收押了县令,但却不肯要她。
他道家中有妻室,不想纳妾。
父亲以死相逼,李珣无奈,只能待她回京。
他在路上也没碰过她,甚至与她商量好了,他知道自己对不住她,可以在京城里给她找一门亲事。
她却很害怕,她已经是他的人了,怎么能嫁给别人呢?
李珣却不管她怎样想的,几个月后,两人回到京城,他都已经为她找好了人家,但她却怀孕了。
她有了孩子,更不肯另嫁他人,李珣无奈,只能将她带回了府。
见到韦氏的第一眼,郑夫人就知道自己赢不了。
李珣那样冷冰冰的人,看向韦氏时,眼里却那么柔和。
韦氏生气,李珣连忙丢下自己追上去,嘴里喊着“阿圆”……
她才知道,这就是“阿圆”。
……
韦氏听完郑夫人的话,许久未能言语。
【旧笔记小说网】www.jiubiji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