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时的人吃菜, 一般都是水煮之后蘸酱吃的,因为扶苏还小,不能摄入太多盐分, 所以他就没让内侍蘸酱, 吃的那叫一个原汁原味…的苦。
太苦了, 像杨白劳遇上黄世仁一样苦,苦得舌根发麻。
扶苏脸皱成一团, 忍了又忍,心中默念无数遍“节约粮食,浪费可耻”,才把那口菜咽下去,然后赶紧喝了一口桑葚汁压压苦味。
真贴心,知道他吃菜吃不下, 扶苏算是理解了, 为什么庖人要给他准备一杯甜果汁, 原来用处在这儿!
感动了。
当然, 如果他们愿意把这份贴心用在其他地方,比如煮一些不苦的菜的话, 他会更感动的。
嬴政登基以来, 每日都会在章台处理政务, 只不过带着儿子一起, 这还是头一次体验。
虽然竹简照批不误, 但还是忍不住好奇扶苏都在干什么。
扶苏挨着他坐下了, 那么小的一只, 还不到嬴政手肘高, 紧紧贴在他身侧,肉嘟嘟地头发格外柔软, 真像冬日里挨着人取暖的狸奴。
事实上扶苏就是在取暖。
他拒绝了内侍添衣的建议,而是直接窝在亲爹身边,用真人暖炉,既能取暖又能完成亲情打卡。他爹有空闲的时间可不多,他必须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给自己刷好感度。
扶苏把亲爹当成了暖炉,孰不知嬴政也觉得扶苏像个小暖炉一样,源源不断地散发着热气,在这夏日尤为明显,存在感十足。
关注的次数多了,自然会注意到扶苏被菜苦到的表情,他皱着一张脸,两眼都痛苦地闭了起来,看起来快要吐了。
表情很痛苦,却带着稚子独有的生动和生机,让人在这肃穆的大殿中也忍不住莞尔一笑。
这种菜嬴政也常吃,他自是知道味道有多苦,轻笑了一下,将盘子推走。
“太苦就别吃了,吐出来吧。”
“不,不能浪费粮食。”扶苏苦得皱眉,但还是坚持将那口菜咽下去了。
听了这话,嬴政一怔,他何曾见到有小儿如此节俭过?
甚至不消说是小儿,但凡家有余财的,不论老少,都不会这么珍惜一棵菜。
他解释道:“这只是一盘苦菜,山野间随意长的,算不上粮食。”
当然,嬴政肯定不会吃山上挖来的菜,咸阳宫吃的菜都是有人种植的,贵族公卿家里也是如此,只有黔首们才需要挖野菜吃。
不过这不重要,没必要解释给扶苏听。
跟五谷相比,苦菜不能饱腹,自然也就受不到重视,反正天暖和时,吃光了还会长,所以吐掉也没关系,不算浪费。
可显然扶苏不是这么想的,在他眼里,一根苦菜也像粟米一样珍贵。
嬴政知道,这是因为还没有人教过扶苏,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,可正因为如此,这份赤子之心才更显得珍贵。
自古以来,为君者有野心的不在少数,但心系平民者如凤毛麟角,屈指可数。
比起其他诸国公子,无能的无能,昏庸的昏庸,扶苏小小年纪就可以窥见日后的仁心,简直是天佑他秦国。
靠着儿子赢了其他国君一筹,嬴政很高兴,这说明秦国后继有人了。虽然他还没亲政,想这些似乎有点早,但这就像一颗定心丸,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。
有那么一瞬间,嬴政都想直接立扶苏为储君了。
不过也只是一瞬间,冷静下来的嬴政想起来,扶苏品性好,可其母出身楚国,到底是一个弊端,他连奶娘受罚都不愿意看见,若将来秦楚发生征战,他能狠下心来攻打自己的外祖家吗?
思考的越多,嬴政的眼神越平淡。
再看看吧,立储也不必急于一时,等扶苏长大了再说吧。
正在跟内侍抱怨菜太苦,下次不要再端上来的扶苏还不知道,就在刚刚,他跟自己心心念念的储君之位擦肩而过了,不然怕不是要哭死。
什么仁心不仁心的,真是害人的东西!
听见扶苏与内侍据理力争,这个菜的口感对小孩子不友好,态度非常认真,看得出来,是真的对这种苦苦的菜产生心理阴影了。
回过神来的嬴政给扶苏解释,别看这个菜苦,但它在山野里长得好,哪怕如去岁一般干旱的年月,苦菜也会漫山遍野地长,从春天到夏天都有,是黔首们为数不多可以随意吃到饱的东西。
所以别看它苦,对平民来说可是个宝贝呢。
大概是被扶苏节约的举动所影响,嬴政也开始正视起这不起眼的苦菜来,并反过来用它教育起了儿子。
扶苏哪知道嬴政居然学会了拿来主义,他只是感叹,先秦时代的人活着可真不容易啊,吃不饱饭也吃不到肉,唯一能好好享受的菜,居然还是苦的?
看来兴建大秦的菜篮子工程刻不容缓,至少,他要让所有人都吃上鲜甜水灵的大白菜!这个苦死人的东西给他滚回中药铺去。
还有猪肉也得改进,不阉割又不放血,要多难吃有多难吃,扶苏觉得他有必要普及一下,劁猪是多么伟大的发明。
这苦菜扶苏实在是吃不下去,本来是想送给亲爹吃,然而嬴政自律得令人发指,不到用膳的时间坚决不吃,没办法,扶苏就只好赐给内侍,就是喂他吃饭的那个。
当然了,包括案几上的一盘肉酱,一并赐给他了,毕竟内侍不像他,人家是个成年人,光吃一盘水煮菜有什么滋味?
肉酱可不是便宜东西,内侍自然千恩万谢地接下了,然后又喂扶苏吃了一小块鸡肉饼,和小半碗肉羹,再多的扶苏就不肯吃了,免得这新生的肠胃不适应。
比起猪肉来,这鸡肉饼和鸡肉肉羹的味道简直算得上惊艳了,扶苏只吃了一口就确定了,要把鸡肉发展成常驻嘉宾。
“这是什么肉?以后我要吃这个,不要那个臭臭的。”
内侍赶紧记下,并告知了庖人,免得以后犯了长公子的忌讳。
扶苏吃的不多,剩下的全都赏了下去,内侍们谢过恩,端着碗碟下去时,正好与一位谒者擦肩而过。
对方疾步进殿,似乎有要事禀报。
“启禀王上,丞相与上卿求见,正在殿外等候。”
“宣。”
嬴政目光仍放在竹简上,片刻也不肯耽误,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不待见丞相和上卿。
扶苏瞥见这一幕,暗暗吐槽了下亲爹的工作狂属性。
不过,丞相和上卿会是谁呢?
按照历史记载,这会儿他爹刚满二十岁,还没行冠礼,那丞相应该就是被庄襄王托孤的吕不韦,但上卿又是谁?
给秦始皇当过上卿的人不少,最出名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甘罗和蒙毅。
甘罗因为十二岁拜相被大家说熟知,是个非常有口才又大胆的人,可惜英年早逝,刚当上上卿没多久就去世了。
甘罗只比嬴政小三岁,也就是说甘罗去世的时候,嬴政也就才十五岁,所以来的这位肯定不是甘罗。
至于蒙毅?因为神话那部电视剧,大家基本都知道蒙氏兄弟,历史上的蒙毅颇受秦始皇喜爱,外出经常同乘一车。
但这是因为蒙毅年纪小,秦始皇将他当成侄子一样对待。估计现在也就刚出生。
那会是谁呢?
一阵脚步声打断了扶苏的思考,内侍引着两个一看就是大官的老头进了殿,两人都对嬴政十分尊敬,在三丈外就开始行礼。
“臣吕不韦参见王上。”
“臣蒙骜参见王上。”
两位重臣进殿,嬴政自然放下了竹简,甚至为了表示重视,亲自离座相迎。
“仲父,蒙卿,快快请起。”
嬴政作为王上都下去迎接了,扶苏作为公子,怎么也大不过他爹去,按理说也应该起身去迎接,哪怕他才一岁,但是礼不可废。
可是,扶苏现在根本没心情管什么礼节不礼节的了,他现在全部心神都被“蒙骜”两个字吸引住了。
那可是蒙骜啊!
那个历经昭襄王、孝文王、庄襄王和秦始皇四代秦王,数次出征,为秦国夺回近一百座城池的战神!
有人说秦始皇统一六国,蒙骜负责打一部分,王翦负责打另一部分,他俩简直就是秦军的活招牌,六国无不闻风丧胆。
可惜,这么能打的蒙骜,在最后一次带兵攻打赵国时,因为援军支援的不及时,被赵将庞煖射杀于太行山,一代英雄终究落幕,从此秦军的传说就只剩下了王翦一人。
扶苏记得,蒙骜好像是在尧山之战时去世的,而尧山之战就在秦王政七年,也就是……今年!
【旧笔记小说网】www.jiubiji.cc